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和修复工程(一期)


  2011-03-10
一 项目背景
  吴哥,位于现今柬埔寨王国北方城市暹粒市(Sime Reap),是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古高棉(Khmer)王国建立的都城。这里遍布着吴哥王朝近七百年发展历程中建立的60多处重要遗迹,代表着东南亚一个时代所创造的最为灿烂的文明。
  1992年12月,吴哥古迹被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从1986年起,已有印度、日本、法国、印尼、德国、意大利、美国、瑞典和中国等十多个国家先后投入资金和派出人员,参与了吴哥古迹的修复保护工作。目前,柬埔寨政府已将拯救吴哥古迹作为发展该国经济、文化旅游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国策。
  1993年,中国代表在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举办的日本东京政府间会议上表示,原意派专家参加吴哥保护国际行动。随后,中国政府拨出1千万元人民币专款,作为实施援助柬埔寨吴哥保护工程的经费。1998年2月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指派中国文物研究所(现爱彩人彩票)承担吴哥古迹“周萨神庙”的保护修复工作,并成立了以姜怀英为负责人的中国援柬吴哥保护工作队。
二 周撒神庙简介
  “周萨神庙”位于大吴哥城东胜利门外约400米处,建于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上半叶,由当时的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所建,为印度教寺庙。“周萨神庙”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东、南、西、北四座塔形门及中央圣殿和南、北两座藏经馆等七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群以圣殿的中心主塔为构图中心,对称布局。各单体建筑的墙面和台座上均布满了雕刻,特别是圣殿主塔部分的34处“阿普萨拉”女神雕像更是栩栩如生,表现了高棉艺术的高超水平。出东门向东是一长约30米的高架神道,神道紧接一座十字形平台。平台向东有长120米宽5米的神路,直达暹粒河边。
  整座寺庙在维修前损坏严重。其中,中央圣殿和东塔门保存较好,除屋顶和塔顶已经塌落外,建筑体的基座和墙体没有坍塌,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倾斜、歪闪等病害;南、北两座塔门和南北两座藏经馆只剩下基座部分,且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西塔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法国专家进行过整修;另外,高架神道和东边的十字形平台上的构件大量丢失。同时寺庙被灌木所包围,杂草丛生,如不及时维修,寺庙的破坏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三 研究工作
        根据我国和国际文物保护原则,援柬吴哥保护工程专家组确定了本次周萨神庙保护工程的指导思想:“抢险加固,遗址保护,重点修复”。
        针对吴哥古迹保护工作的特点,确定将吴哥古迹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课题。为此,1998年12月至1999年2月,工作队组织了考古研究、地质勘察、石材保护、文化历史、建筑艺术、保护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对周萨神庙进行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队基本对周萨神庙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地质状况、石材特性、建筑破坏情况和原因等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周萨神庙的保护方案。

四 保护与修复工程
  周萨神庙保护工程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散落构件的搜集和拼对、基座的归安和加固、排水系统的建立、主体建筑的归安、建筑结构的加固、破损石构件的修补、艺术构件的雕刻等等。在本次维修中,我们将寺庙周围约4000多件塌落构件中的逾3000件拼对成功,并归安回建筑体上。
  1、散落构件的搜集和拼对:周萨神庙的建筑普遍严重坍塌,约有4500多块塌落的石构件散落在寺庙周围。搜集散落的石构件并进行拼对,确认建筑体各个局部结构的完整程度,是确定对建筑体修复程度的关键。
  2基座的归安和加固:建筑主体建筑的稳定取决于基座的牢固程度。针对吴哥建筑的基座结构存在自身的缺陷,基座挡土墙薄弱、主体建筑座在松软的砂回填土上等特点,首先要对建筑基座进行加固。具体做法是将红色角砾岩石基础以上的砂岩石构件全部拆落,重新确定基座底部的标高,再将基座构件进行归位。为使将来墙体能够建在较为坚硬、稳定的结构上,而不是现在松软的砂回填土上,需用红色角砾岩石加宽基础和台座的内衬石。
  3、排水系统:为了保障室内地面排水的畅通,需在建筑体中建立了内排水系统。即将室内的雨水顺各间房屋地下的水泥竖管汇集到地下汲水井中,再由各汲水井沿一根横管排到寺庙院墙以外的坑中。
  4、主体建筑的归安:根据对散落构件的搜集和拼对结构,确定了建筑体的修复程度,以便对建筑体主体部分进行归安。在对已找到的构件进行归安的同时,还需用与旧石料同材质的新石料补配丢失的构件。补配新构件的原则是:为了满足承载上部结构的需要,如果上层没有旧的构件需要归安,将不再补配新的构件。而坍塌的主体结构的位置和尺寸,则是根据遗址上的痕迹和对散落的各个结构体拼对的结果,再结合我们对周萨神庙建筑的综合研究,反复调整所确定的。
  5、建筑结构的加固:由于砂岩石和红色角砾岩石之间存在较大缝隙,不易靠紧,需在台座内两石缝之间打入灰土。同时,为使结构薄弱的部分更为稳定,在墙体转角较处,用铁件将相邻两块石构件拉接在一起。
  6、破损石构件的修补:石构件的破损,多是在建筑坍塌时坠落的石构件将下面的构件砸碎。我们对这些构件修补时,先对构件的断裂面进行清理,在断裂面上插入铁件进行拉接,再用环氧树脂粘接。如果构件有缺失的部分,则还要依原构件的形制对缺失部分进行补配。
  7、艺术构件的雕刻:保护修复工程最后一道工序是艺术构件的雕刻,要求对新构件的雕刻不要达到与原构件同等精细的程度,要使人能在近距离分清新旧构件的差别,而又保持整体的协调。

五 保护与修复工程效果
  经过近十年的维修保护工作,周萨神庙的险情得以排除,塌落的构件大多都已归安复位,残损的构件作了修补加固,寺庙的环境得到了治理。修复后的周萨神庙,无论是建筑形式、结构造型,还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基本都保持了原有建筑的特点。
  中国吴哥保护工作队的工作受到了柬埔寨有关部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在吴哥地区参与保护工作的各国专家的好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多次前往周萨神庙工地考察,对工作队的施工方法、维修技术、雕刻水平和修复效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周萨神庙的维修工作在吴哥地区极具特色。并指出,中国工作队的应当作为将来参与吴哥保护工作的其它国家工作队的榜样。

六 领导关怀
  对于中国援助柬埔寨吴哥保护工作,中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2000年11月14日,正在柬埔寨进行友好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在西哈努克国王的陪同下,视察了“周萨神庙”工地,他详细询问了工程情况,勉励工作队的同志“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2001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建行同志也来到工地进行了视察。在周萨神庙保护修复施工期间,到工地视察的领导人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全国政协副主席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铁映、国防部长迟浩田、文化部长孙家正等。此外,还有许多中央部委和省市领导在参观吴哥古迹时也都前往工地参观,对中国首次文物保护援外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整个维修过程中,中国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008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亲自出席在茶胶寺保护与修复工程竣工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周萨神殿保护工程,是中柬两国政府拯救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的成功合作,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也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修复竣工后的周萨神殿正式向柬埔寨政府移交是对中柬建交5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中柬友好年”的最好献礼。
  2009年12月21日,正在柬埔寨王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考察了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习近平副主席高度评价了我院承担的援柬一期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并指示我院要再接再励,认真汲取并总结援柬一期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一定要将援柬二期茶胶寺综合保护工程项目在各个方面都要“更上一层楼”,“研究更深入,技术更精湛、成绩更出色”,为推动并提升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中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人:顾军、核稿人:侯卫东